“女人买衣服,男人买数码。”数码生活小心得。。。
车载空气净化器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7/10/18 23:46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时值夏天,下了雨、阳光暴晒之后,车内容易总是有点异味,加上笔者身边的朋友中烟民较多,瘾头还相当的大,于是开始考虑清洁一下车内的空气。
在某宝搜索“车载、空气、净化”,找出两百多个产品、4000多件商品,其中常见的飞利浦、海尔、TCL等品牌售价在三百多,3M的要1100,并且这些全都是过滤网方式的,以这么小体积、车载低电压驱动的情况下,换气能力有限、滤网面积有限,空气过滤的效果值得怀疑。再说甲醛等气态污染物是车内污染物的主要成分,而采用HEPA滤网的车载空气净化器,对此类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并不见得好。
留意到一款来自某弛科技的叫做nijiaion的车载空气净化器,使用非对称正负离子的主动净化方式,和一般被动过滤式有不一样的地方。研究了下说明,其主要达到三种效果:
- 杀菌:杀灭空气中的浮游菌
- 分解:分解空气中的TVOC,分解甲醛,消除异味
- 降尘: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(TSPs)
当然,产品描述得再好,都先要调研一下该公司的技术背景和产品的口碑。一般我遵循三个调查步骤:
1.某宝进入其店铺,看看产品列表,以及买家评论。店铺上看,除了车载净化器,还有家用净化器等系列产品。
2.搜一下该公司的官网,原来nijiaion这么拗口的名词是他们家的专利技术,用该技术还生产家用净化器、企业用净化设备,并且还装备了招商、广发、华夏等银行系统的营业网点,看来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,有别于一般的山寨厂子。
3.网上搜一下有没有负面评论,结果是没有,看到有其他家的说没用的,但没有这家的负面评论。
再说虽然定价差不多,可从淘宝上看,店铺在做活动,目前低于半价在推广,于是价格也比其他家优惠了不少,于是动了何尝不试一下的心思。。。
咨询、下单,一些列常规手续按下不表,终于到货了。

在某宝搜索“车载、空气、净化”,找出两百多个产品、4000多件商品,其中常见的飞利浦、海尔、TCL等品牌售价在三百多,3M的要1100,并且这些全都是过滤网方式的,以这么小体积、车载低电压驱动的情况下,换气能力有限、滤网面积有限,空气过滤的效果值得怀疑。再说甲醛等气态污染物是车内污染物的主要成分,而采用HEPA滤网的车载空气净化器,对此类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并不见得好。
留意到一款来自某弛科技的叫做nijiaion的车载空气净化器,使用非对称正负离子的主动净化方式,和一般被动过滤式有不一样的地方。研究了下说明,其主要达到三种效果:
- 杀菌:杀灭空气中的浮游菌
- 分解:分解空气中的TVOC,分解甲醛,消除异味
- 降尘: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(TSPs)
当然,产品描述得再好,都先要调研一下该公司的技术背景和产品的口碑。一般我遵循三个调查步骤:
1.某宝进入其店铺,看看产品列表,以及买家评论。店铺上看,除了车载净化器,还有家用净化器等系列产品。
2.搜一下该公司的官网,原来nijiaion这么拗口的名词是他们家的专利技术,用该技术还生产家用净化器、企业用净化设备,并且还装备了招商、广发、华夏等银行系统的营业网点,看来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,有别于一般的山寨厂子。
3.网上搜一下有没有负面评论,结果是没有,看到有其他家的说没用的,但没有这家的负面评论。
再说虽然定价差不多,可从淘宝上看,店铺在做活动,目前低于半价在推广,于是价格也比其他家优惠了不少,于是动了何尝不试一下的心思。。。
咨询、下单,一些列常规手续按下不表,终于到货了。
顽固的PWMTR64V.DLL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6/12/08 11:23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智能手表 —— 可穿戴设备的第一个战场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3/10/16 16:49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可以预见,可穿戴设备的第一个战场,不是Google开拓的眼镜,而是一直温火煮青蛙的智能手表。
随着Pebble、Apple的iWatch、三星的Galaxy Gear、SONY的SmartWatch2、盛大的GEAK、InWatch、Cookoo Watch、酷派等等纷纷加入战场。而昨天开始,智器Z-Watch以699的价格开卖,看来智能手表的战场要开始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了。
Z-Watch这次将智能手机的价格从一两千直接拉到七百以下,并且该有的功能都有了,电池还号称支持12.5天。

可惜的是,由于成本的因素,整个手表的塑料感太强了,跟玩具一样。不过,选择这个手表,其实应该是抱着选择一个运动手环的心态的。计步器、卡路里消耗、睡眠监测,这已经足够了。
还不说,这个玩意还具备了连接手机,来电、短信、微信、微博消息提醒,来电拒接,短信回复,手机遥控拍照,寻找手机,MP3播放,天气,日历,新闻。。。。等等功能,通过软件还可无限扩展。
BTW,现在通过微信支付还能直降100元,以599成交。你说值吗?
传说中马上量产的小米手表呢?
随着Pebble、Apple的iWatch、三星的Galaxy Gear、SONY的SmartWatch2、盛大的GEAK、InWatch、Cookoo Watch、酷派等等纷纷加入战场。而昨天开始,智器Z-Watch以699的价格开卖,看来智能手表的战场要开始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了。
Z-Watch这次将智能手机的价格从一两千直接拉到七百以下,并且该有的功能都有了,电池还号称支持12.5天。
可惜的是,由于成本的因素,整个手表的塑料感太强了,跟玩具一样。不过,选择这个手表,其实应该是抱着选择一个运动手环的心态的。计步器、卡路里消耗、睡眠监测,这已经足够了。
还不说,这个玩意还具备了连接手机,来电、短信、微信、微博消息提醒,来电拒接,短信回复,手机遥控拍照,寻找手机,MP3播放,天气,日历,新闻。。。。等等功能,通过软件还可无限扩展。
BTW,现在通过微信支付还能直降100元,以599成交。你说值吗?
传说中马上量产的小米手表呢?
曾记否,Comx-35!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3/07/12 00:14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HTC - One by One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3/04/24 23:59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关于手机耳机的那点事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1/11/22 12:09 by Richard | Comments:1
关于小米的耳机,最近有很多朋友在问兼容性的问题,能不能用诺基亚的耳机,能不能用HTC的耳机。。。
下面对手机的耳机接头做一个分析:
目前手机最标准的是3.5mm的耳机插头,而3.5的耳机历史上又有两极(最早随身听的单声道耳机)、三极(随身听、MP3的立体声耳机)和四极(立体声且带麦克风)等几种。
先说说三极耳机,就是普通随身听用的立体声耳机,比如市场上的舒尔、魔音、森海塞尔、铁三角、SONY、飞利浦等等,这些耳机当然是直接可以用的,听音乐完全没有问题,但是由于没有麦克风、没有线控,想打电话,就只能戴着耳机、端着手机、对着手机麦克风打电话了。
而手机的耳机(包括线控耳机)就是四极的这种。这种由于触点定义的不一样,存在较大的兼容问题。
虽然都是3.5mm直径的,看似标准、貌似通用,实际上是不通用的。
首先,触点的顺序是不一样的。假设从插头顶端开始、到插头根部接线处顺序定义为A、B、C、D:
* 一般手机(包括Nokia、三星等)是:L、R、MIC、GND
* 小米、iPhone、HTC等是:L、R、GND、MIC
详情参看下图:

所以,这两个类型的四极耳机是不能通用的。例如,三星的耳机插在小米上听歌,会发现人声部分变成像卡拉ok那样的伴唱声音,只有按住耳机上的通话按键不放声音才会正常,这主要就是因为GND和MIC错位导致的。
而对于两极耳机插头,是除L外全部接在GND,也即是用左声道同时传到两边耳筒播放,只有GND、L两个有效触点。
三极耳机插头,则是GND、MIC同时接在GND,有GND、R、L三个有效触点,正好够立体声信号使用。
对于手机收音机功能,实际上是通过公共接地线(GND)提供外接天线功能的。
类似地,对于3.5mm的带视频输出插头而言,顺序是GND、VIDEO、R、L。
至于线控,则是通过MIC和GND回路进行控制的。这个对于不同系列的手机是不一样的,尽管触点位置一样,也不能保证兼容。
经过实际测试,苹果耳机用在小米上,听音乐没有问题,线控就只有中键有效,音量大小键无效,麦克风无效。
而HTC DesireHD的耳机,则是和小米完全兼容,所有的音乐控制(播放、暂停、前一首、后一首)、麦克风、通话控制(通话、挂断)全部可以正常使用。
下面对手机的耳机接头做一个分析:
目前手机最标准的是3.5mm的耳机插头,而3.5的耳机历史上又有两极(最早随身听的单声道耳机)、三极(随身听、MP3的立体声耳机)和四极(立体声且带麦克风)等几种。
先说说三极耳机,就是普通随身听用的立体声耳机,比如市场上的舒尔、魔音、森海塞尔、铁三角、SONY、飞利浦等等,这些耳机当然是直接可以用的,听音乐完全没有问题,但是由于没有麦克风、没有线控,想打电话,就只能戴着耳机、端着手机、对着手机麦克风打电话了。
而手机的耳机(包括线控耳机)就是四极的这种。这种由于触点定义的不一样,存在较大的兼容问题。
虽然都是3.5mm直径的,看似标准、貌似通用,实际上是不通用的。
首先,触点的顺序是不一样的。假设从插头顶端开始、到插头根部接线处顺序定义为A、B、C、D:
* 一般手机(包括Nokia、三星等)是:L、R、MIC、GND
* 小米、iPhone、HTC等是:L、R、GND、MIC
详情参看下图:
所以,这两个类型的四极耳机是不能通用的。例如,三星的耳机插在小米上听歌,会发现人声部分变成像卡拉ok那样的伴唱声音,只有按住耳机上的通话按键不放声音才会正常,这主要就是因为GND和MIC错位导致的。
而对于两极耳机插头,是除L外全部接在GND,也即是用左声道同时传到两边耳筒播放,只有GND、L两个有效触点。
三极耳机插头,则是GND、MIC同时接在GND,有GND、R、L三个有效触点,正好够立体声信号使用。
对于手机收音机功能,实际上是通过公共接地线(GND)提供外接天线功能的。
类似地,对于3.5mm的带视频输出插头而言,顺序是GND、VIDEO、R、L。
至于线控,则是通过MIC和GND回路进行控制的。这个对于不同系列的手机是不一样的,尽管触点位置一样,也不能保证兼容。
经过实际测试,苹果耳机用在小米上,听音乐没有问题,线控就只有中键有效,音量大小键无效,麦克风无效。
而HTC DesireHD的耳机,则是和小米完全兼容,所有的音乐控制(播放、暂停、前一首、后一首)、麦克风、通话控制(通话、挂断)全部可以正常使用。
小米手机,对比量产版和工程版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1/10/18 23:59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顺利更换了量产版的小米手机。对比一下工程机,发现在硬件方面有下面一些改进:
1.后盖做工改进了,更贴实了,据说漆面工艺也改进了;
2.SIM卡扣加固了,晃起来不会咔咔响;
3.机身基本没有怎么改变,前面板(左上角)已经固定好,没有松翘感;
4.充电器更换了,没有发热现象了,好用;
5.原机屏幕保护膜上加印了MI的LOGO,不过这个反正都要撕去的;
6.随机配装的A、B两套系统都是稳定版的MIUI-2.3.5.b,而工程机是开发版的ROM;
7.感觉充电时机背还是有点热,不过在正常范围(1A的充电电流);
8.外放喇叭破音基本消除,音量并没有明显减小,这个进步还是比较满意的;
9.USB线加长了20厘米。
总体而言,量产机的改进是值得肯定的。
换机过程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,小米内置了备份恢复程序,将所有程序和数据备份到SD卡上,拿到新机上恢复一下,就可以了。
当然,如果数据多,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数据全部恢复以后,部分内容不能自动恢复,需要手工处理:
1.主屏幕的Widgets不能恢复,比如小米天气(那个天气+时钟)、相框等等,都丢失,需要重新添加;
2.Theme会恢复成标准,没有变回备份时的状态,但是下载过的Theme都会在,需要重新设置一下就好;
3.小米账号的关联也需要重新设置;
4.Google账号的关联需要重新设置;
5.程序保护设置需要重新设置;
6.原来开机优化过,禁止了绝大多数不需要的程序开机自动运行,以提高开机速度,但是重刷后丢失,需要重新设置;
对于双系统的使用,感觉小米的设计很有意思,A、B两套系统分别存在,而安装的程序和数据可以共享,并且刷机的时候程序和数据都不会丢失。
经过计划,我成功地将手机刷成了开发版和稳定版双系统,系统一是稳定版,大约每月升级;系统二是开发版,每周升级。
两个系统可以分别启动,或者切换。程序和数据都共享,不会丢失。
要注意的是,对于完全包刷机,在一个系统完全刷机,实际上是更新到另外一个系统中,但是升级则是升级到本系统中。
1.后盖做工改进了,更贴实了,据说漆面工艺也改进了;
2.SIM卡扣加固了,晃起来不会咔咔响;
3.机身基本没有怎么改变,前面板(左上角)已经固定好,没有松翘感;
4.充电器更换了,没有发热现象了,好用;
5.原机屏幕保护膜上加印了MI的LOGO,不过这个反正都要撕去的;
6.随机配装的A、B两套系统都是稳定版的MIUI-2.3.5.b,而工程机是开发版的ROM;
7.感觉充电时机背还是有点热,不过在正常范围(1A的充电电流);
8.外放喇叭破音基本消除,音量并没有明显减小,这个进步还是比较满意的;
9.USB线加长了20厘米。
总体而言,量产机的改进是值得肯定的。
换机过程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,小米内置了备份恢复程序,将所有程序和数据备份到SD卡上,拿到新机上恢复一下,就可以了。
当然,如果数据多,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数据全部恢复以后,部分内容不能自动恢复,需要手工处理:
1.主屏幕的Widgets不能恢复,比如小米天气(那个天气+时钟)、相框等等,都丢失,需要重新添加;
2.Theme会恢复成标准,没有变回备份时的状态,但是下载过的Theme都会在,需要重新设置一下就好;
3.小米账号的关联也需要重新设置;
4.Google账号的关联需要重新设置;
5.程序保护设置需要重新设置;
6.原来开机优化过,禁止了绝大多数不需要的程序开机自动运行,以提高开机速度,但是重刷后丢失,需要重新设置;
对于双系统的使用,感觉小米的设计很有意思,A、B两套系统分别存在,而安装的程序和数据可以共享,并且刷机的时候程序和数据都不会丢失。
经过计划,我成功地将手机刷成了开发版和稳定版双系统,系统一是稳定版,大约每月升级;系统二是开发版,每周升级。
两个系统可以分别启动,或者切换。程序和数据都共享,不会丢失。
要注意的是,对于完全包刷机,在一个系统完全刷机,实际上是更新到另外一个系统中,但是升级则是升级到本系统中。
小米手机测试报告 
Category : 数码 | Post on 2011/09/06 10:12 by Richard | Comments:3
外观篇:
拿到手里的尽管是工程机,做工已经相当不错,量产机相信会更好。
受益于16:9的屏幕比例,手机宽度正好,女孩子单手拿着也不显得太大。尺寸上大小正合适,沉甸甸的机身颇有质感。
感觉就是边框略大了一点,整机略微厚了一点。但是作为小米的第一款机型,相信将来改进的余地还是很大的。
手机背部是磨砂设计,质感相当的不错,手持很稳,完全没有打滑的感觉。
中规中矩的直板造型,全黑的外观,有点过于保守,但是内里是橙色的电池,果然是一颗澎湃而“闷烧”的心!
幸而原厂彩色背壳的设计,能够一定程度上化解全黑的外形和工程塑料外壳的尴尬,相信将来除了各种彩色以外,还会有涂鸦、手绘等各种创意的设计。但是套上背壳以后,有点容易打滑,手机总有容易掉落的感觉。笔者试用的第二天,果然就因为耳机线的牵扯,瞬间导致一次计划外的“跌落测试”,结果是背壳、电池后盖飞散一地,但是手机继续正常工作,还算是经受住了本次意外的“测试”。
背夹很薄,对于手机尺寸影响不大,贴合程度也不错,但是很奇怪的是,背夹的开口和手机背后外方喇叭的开口不是完全对应的,遮住了3/4的喇叭位置,对于外放声音有明显的影响。这个在量产机型上相信会得到修正。
另外,小米的“MI”商标设计很有意思,倒过来看就是一个“心”字,笔者认为这个设计很不错。
不过,有一个很搞怪的问题,在不点亮的时候,手机上下几乎是对称的,掏出手机的时候如果不注意,很容易犯晕。刚开始用的时候,我就已经发生过多次取出手机以后在底部按半天“电源键”才发现上下拿倒了的问题。
耳机的包装很有特点,令人想起来M记沾鸡块的番茄酱。
随机的数据线磨砂手感很好,线很结实也很软,线长80厘米,作为充电线略微显短了一点。
配置篇:
小米手机的这一款,尽管宣传材料没有说,但是看到内部型号是:MI-ONE Plus。
技术配置如下:
- 高通MSM8260双核1.5G CPU
- 运行内存1G RAM
- 内部储存4G ROM
- 支持最大32G MicroSD卡扩展
- 4寸16:9夏普屏幕,分辨率854x480,采用半反半透技术
- 支持GSM(850、900、1800、1900)和WCDMA(850、1900、2100)的2G和3G网络,7个频段
- 支持WiFi(802.11b/g/n)、蓝牙扩展
- 支持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两套卫星定位系统,以及A-GPS
- 尺寸:125x63x11.9mm,重量149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