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背山,那一场短暂而动人的恋爱

Category : 旅程 | Post on 2014/08/13 22:35 by Richard | Comments:1
由于牛背山,我认识了荥经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,爱上了那碗朴素的挞挞面。

这是一个没有起点的故事。作为摄影爱好者,早就听闻牛背山这个中国最大最美的观景平台。但什么时候能够成行,一直是未知、未有计划的。暑期,机缘巧合,我一个人在成都空出了时间,而这里离雅安~荥经~牛背山只有区区几个小时的车程。由此,这个行程突然变得清晰和可行了。

于是我联系了包车上山的经理,得到的消息是最近是雨季,天气不好,上山危险,最近连续发生安全事故,特别是上月底吉普车翻下悬崖六死一伤重大交通事故后,政府已经下令封山,没法登山。

失望之间,我在成都、都江堰度过了几天悠闲的时光。

期间,依然关注着牛背山,这天,跟QQ群里一个客栈老板聊起来,他说可以上山,他可以用摩托车带我上去,三小时就到。最近也有不少驴友徒步上去,大约走9~10小时。至于天气和景观,就要拼人品了。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期望,空闲时间就是这样,你等它,它不等你。

稍作考虑,我下了登山的决定。随后的事实证明,我估计到了它的苦,却没有估计到它的险。

九点,从成都石羊场汽车站坐长途车,两个半小时到达荥经,再从车站转绿色的面包车,一个小时后到达泗坪。刚一下车,一个穿着长筒雨靴的中年人,一口四川话,就过来接我了。从车上下来的都是本地人,我这样一个拖着行李箱、背着大背囊、又讲普通话的,实在太另类。

原来,他就是客栈老板的父亲,也是我此行上山的司机。

在旁边的小店,见到了客栈的小老板,非常年轻,20岁上下,开着一辆越野车。小老板热情地问我吃饭没,上山的路不好走,请我吃了一碗荥经本地的哒哒面。

这一碗看着极其朴素的哒哒面,没有太多的佐料,却意外地满嘴留香。据说本地人出去久了,都会惦念,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吃上一碗。也许这就正如荥经的性格,淡淡地,踏实,留香在不经不觉之间。

参照空军一号,我把摩托命名为登山一号。老霍帮我将行李箱绑好在摩托车后面,一点准时启程,正式踏上未知的、充满期待的牛背山之旅。

我们在细雨中奔山而去,心里忐忑中。山路会遇到什么困难?山上又能看到什么?……开始的时候,一切充满了未知。

对于路上的颠簸,我是有点准备的。由于是突发的计划,不像别的驴友是背囊一族,我带了个行李箱,所以摩托车带着我的行李和三脚架。出发前我们就说好,崎岖陡峭的地方,我自己爬;平缓的地方,坐摩托跑。

但这一路,着实颠得厉害,路面不是烂泥,就是石块。五脏六腑根据摩尔定律充分移位之后,老霍告诉我——还远没走到一半。

因为这两天大雨,到处都可以看到被洪水冲垮了的路面。

我们走着走着,发现前面的路被完全冲断了,水流湍急,变成了一条小河。

旁边的挖土机司机特别好,用四川话叫我爬上他的车身,用挖土机把我送了过河。老霍准备强行把车开过去,结果失败,眼看连人带车要被水冲走,我赶紧回头冲入冰冷刺骨的河水,两人合力生生把摩托车拱了过河。

身上湿透了,摩托的排气管也被石头敲穿了,趁着老霍修整摩托车的时间,我可以定定神,喘口气。然后,继续出发。

由于山路太窄,仅能允许一辆车通过。常会遇到运山石的重卡,现在也貌似只有这些底盘极高、轮子巨大的车了。

一旦遇到卡车,摩托车从旁边过都不够位置,差点摔下悬崖。我们还不是开过去的,是推过去的,大卡一停,旁边想过摩托车,连我下脚的位置都没有,我只能站在坡边找石头踩住,一步一步,两人勉强推车过去。这时脚下是松松的泥土,滑下去一步,就是万劫不复。这种险情,我遇到了两三次,幸而忙乱中及时踩到了结实之处,止住了下滑,不然就是连人带车下去了。

路上还有落石,每走一段,都能看到路边大大小小从悬崖上落下来的石块,落石大的两米见方,一般的都有一米大小。

而许多路段实际上就是生生从石头上挖出来的,上方还是悬崖,岩石上的水滴到身上,凉凉的。你可以抬头看看哪块将会掉下来。

而路面,也都是大小的碎石,并没有系统的修建和养护。没有路肩,靠近悬崖这侧也没有任何的遮挡和防护,反而是松软的沙土和随时掉落的石块。

我们在雨中,穿过长满绿植和山花的道路,身边不时有蝴蝶陪伴,两侧是绿油油的山头,壮美的山势,还有山水飞流而下形成的瀑布。这美景,和极烂的路面、深不见底的悬崖,形成了强烈的对比。

一边风景如画,一边万丈深渊。上山或者落崖,只在毫厘之间、一念之间。

随着海拔的升高,我们进入了云层,一时间能见度只有一二十米,身边一片白茫茫。而身边的悬崖也因为看不清,显得不那么可怕了。

穿过云层继续往上走,可以看到云在下方,越来越远,直到依稀看到云朵在下面的三分之一处。

在这路上开车,需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。车轮再过十厘米,就是万丈深渊。我们的登山一号,由于路面的烂泥、石块和水流,已经一次摔倒,多次几乎失控,差点翻落悬崖。老霍告诉我,雨季结束以后,政府会重新平整道路,再开放允许车辆上来。

终于快到山顶了,路也越来越陡,摩托车也不能承载两人的重量了。我让老霍开车带行李上去,我背着器材走捷径从山坡爬上去。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攀登,还是很容易气喘吁吁的。这是碎石滑坡形成的峭壁,爬上去以后发现身边有几个山洞,幽幽地透着阴风,不知道有没有妖怪。

六个小时以后,历尽千辛万苦,傍晚七点,我们终于到达牛背山顶。住进了悬崖边上的日落客栈,在这几天里,我将是这家唯一的住客,而老霍将是这里唯一的服务员。

客栈其实就是一个蓬屋,就建在悬崖边上。屋内的地面仍是坑坑洼洼的泥地,周边用薄木板围起来。里面隔开了三张床的单间,和外面分隔的大通铺。

这里没有水,没法洗澡,没法洗脸刷牙,小解对悬崖,大解基本等于无解。我们搬个大桶放在屋外,接着每天的雨水,用来洗手。

山上没有电,客栈视情况可能会发一个小时电,照着吃饭、充充电,然后晚上就一片漆黑,伸手不见五指。

这里手机信号极差,我住的客栈信号还算好,能够搜到移动的2G信号,但是数据连接极其不稳定,发一组图片竟然要重试十多次、三个小时才发出去。

吃的肉、菜,甚至做饭的水,都要从山下运上来。山上没电,因此不能有冰箱,肉就更多的是腊肉。然而,老霍炒的那盘青椒肉丝和洋花怎么就那么香?!

很快,山上下起了雨,然后一下就是整晚。并且,我觉得头顶薄薄的木板墙外有动物,各种嗷嗷的叫声、挠墙声,令人毛骨悚然。

于是我把手电攥在手里,强行让自己闭着眼睛休息,但神志却一直特别清醒。直到天亮,直到下山,这几天晚上都是如此。

通宵听着嘀嗒的雨声,不停地出门打望,落入视线的,永远是身在云里雾里。十米开外一片茫茫。这不禁令人有点沮丧,甚至绝望。

不仅是晚上,白天也是如此,出门只看见茫茫一片。于是,山上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就是在雨雾云中间,虔诚地期待下一刻能够天开眼,这就是雨季,我们无法要求太多,只能等待。

山上的日子,寂寞的时候都寂寞。

在云雾中,我顺着声音走到了日出客栈,里面是客栈的小老板和一个来自青岛的姑娘,他们一行21个驴友徒步上来,这天早上全部下山了,就剩下她在坚守,她说她要看到贡嘎才走。

后来的几天,云层不开的时候,小老板会来叫我过去烤火、聊天、打扑克,消磨无聊的时间。用他们的话说,相依为命了。

从他们这里,我听到了很多驴友的故事。包括了运气极好的胖姐,登山四天了,什么都没有看到,刚刚下了山,路上还遇到三次泥石流,被命中了,幸而人没有大碍。

聊天中,我说这山上应该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,修好道路,统一建立供水供电设施,才是正道。

但小老板跟我说——牛背山已经毁了。由于地方政府放任不管,前些年乱开矿、采石,现在山顶乱撘乱建,垃圾乱扔,没有规划、没有管理,山上已经很乱,以前他们小时候上山,是非常的漂亮,到处绿油油。现在出现了很多巨大的天坑,许多地方是滑坡,大片的绿地被铲成黄泥地面私自搭建。而山顶和上山的路分属两个不同的县,就总是修不好。然后,我们一片唏嘘。

在无聊的日子中,逐渐地,我们学会了等待,学会了不奢求。

连日的阴雨,整个山头一直笼罩在云雾之中,直到第二天的下午四点多, 忽然云散了,终于看到了蓝天,看到了远山,看到了白云,我立即抄起家伙就往山顶奔。跑猛了,气喘吁吁,毕竟这是牛背山最高峰,海拔3690米。虽然尽管只是那短短的一个小时。山上不多的几个游客都兴奋了,各种拍照。

近期许多的驴友,上山了,什么都看不见,又下去了。这是常态,我们能看到一点,已然是幸运!

然后的晚上,又是连绵的夜雨。半夜我起来好几趟看天,一无所获。

到了第三天早上,迷迷糊糊之间,隐约听到老霍用四川话说拍照,我跳了起来,跑到门口一看,面前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!远山、蓝天、白云!

我抄起相机就往外跑,跑到云海人家前面的观景台,一路一通拍照。随着画卷的展开,云层在移动,云海、云瀑布出现了。

这时候发现忘了拿滤镜,只好一通狂跑回客栈拿,再争分夺秒回到观景台开拍慢门。

随后我们爬到牛背山的峰顶,一片欢乐,各种拍照、各种跳跃、各种呼喊。

山顶上遇到了几个成都来的朋友,竟然是带了四个七八岁的小孩登到山顶,他们是乘一辆四驱车上来的。我正惊异之间,一个孩子的妈妈告诉我,孩子们还登过4700米的山峰呢!

而现在在峰顶回望客栈的方向,已然是依稀在云里,恍然间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。

感觉上,一天比一天好了,这真是上天的眷顾!

第三天的晚上,呼呼地刮了一个晚上的风,很冷。到凌晨三点多风停了,我爬起来到门口看了看,全是云,又回去睡下。

到五点多,耐不住期待,我再次爬了起来,整理整理,就一个人背着背囊冲进全黑的未知的空间。整座山就我一个孤独的探索者,深一脚浅一脚, 看不清路还直接踩到水塘里了。

后来经过日出客栈还有两三个客栈,看到有人亮电筒,我叫他们同行,但他们都说太早,没人跟上。 于是我独自上山,还是挺恐怖的,天仍全黑,看不清路,又滑,旁边还不时有不明动物的声响,我心里在猜是牛,但无暇顾及了,一心往山上走。

上得一半,忽然看见远方一道红线,开始我还以为是车灯,长焦拉过来一看,是云中透出来的一道金光! 我立即狂奔上去,说是狂奔,其实也快不到哪里,海拔3690米的地方,气喘如牛。

由于地面软滑,一下子不留神直接摔了下坡来,幸而瞬间本能地把相机抱在了怀里,更幸运的是可以及时止住没有滑落悬崖、也没有落在覆盖山顶草地30-40%面积的牛粪马粪上。不过我早已顾不得这些了,爬起来支起三脚架,开始拍照。

渐渐地,天边开始亮了起来,那道红线变成了色彩迷人的层次,远山的层峦叠嶂,云层下太阳洒下的光芒,风起浪涌的云海,这一切,都美的令人难以置信,特别是在这个雨季。

到六点多,看到朝霞,其他游客才逐渐赶上来,可是已经晚了,色彩最惊艳的那一刻已经过去。

所以,机会确实是只留给有准备、愿意付出努力去争取的人!

远方的山在淡淡的蓝色中一点一点现身出来,脚下云海在翻腾蔓延,逐步形成了云海,在风的吹动下,漫过山头,云瀑出现了。各种颜色的变幻,仿佛告诉你生命的精彩。云雾漫过脚下的绿油油充满生机的山头,演绎出一台宛如仙境的舞台剧。

而所在山崖的旁边,沧桑的石头上,却盛开着黄色的小花,娇嫩欲滴,更显得楚楚动人。

我的身心一点一点融进了这漫天彩霞之中,在这一刻,突然发现爱上了她!爱上了这水乳交融的感动!

山上的风景一天一天变得精彩,我的心情也逐渐变得雀跃。

但是离去的时间早已确定,由于下一步行程的安排,已经在山上等待了三天的我,必须在这天的早上下山了,晚上前赶回成都。

这次旅行成为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、却早注定了结束时间的恋爱,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重温,不知道何时再见。

短短的三天,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,真的想能再见。我相信她还能更精彩,还有更多的美丽没有被发掘,还有更多更深的感动。那最后的回眸,充满了期待。但我心里清楚,这一别,也许就是经年。下一次的相见,不知道她又会是怎样的容颜、怎样的性情。

尽管如此,我已经知足,内心充满了感激,感谢上天给予了这场短暂而轰轰烈烈的相爱。

在山上这些天,我们懂得,你可以保持希望,但不要奢望,谁都无法预知下一刻你面前的景象,我们对大自然的每一点恩赐都心怀感激。

背上行囊,我们再次踏上那条艰险的山路。经过日出客栈时和青岛女孩挥手道别,她还继续在山上,等待她的梦想——贡嘎。

下山要快许多,但经历是一样的。我们再次扛着摩托车通过狭窄的、松软的悬崖边,再次硬冲湿滑、泥泞的石头路面,再次经过那条被水冲垮的断路,两个男人脱下长裤,再次把摩托车拱过被冲坏的路面,然后背着器材、头顶行李箱,再过一趟,由于地下全是大小石块无法站稳,差点被水流冲走。

再多次经过一线之间的惊险,四个小时以后,终于平安到达三合乡,我在这里找到了回荥经县城的中巴。此时已经是大腿抽筋、手发抖。

山上短短几天,我变成了胡子拉擦,鞋子湿漉漉,背包、脚架,一身泥染的风采。荥经车站小卖部的老板娘一看我就说:你是从牛背山下来的吧?

再次幸运的是,由于刚刚有人退票,我买到了当天最后一张回成都的车票。

站在荥经车站,我忍不住再次往牛背山方向看去。

正如《后会无期》里面那句“每一次告别,最好用力一点。多说一句,可能是最后一句。多看一眼,可能是最后一眼。”

每次,我忍不住的回眸,努力地想记住这张脸,记住在她上面柔柔、凉凉的触感,记住她眼眸里的白色云雾,记住那融身进去的冲动。

山说:我没有离开过荥经,没有离开过四川。
韩寒说: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,哪来的世界观?
我说:我来了,拥抱了,今天,你就是我的世界!

仿佛上天的安排,这次牛背山之旅宛如一场短暂而动人的恋爱,久久不愿醒来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~~~~~~~~~~~~~~~~~~~

仅以此文,纪念那蜀中多雨的夏季,并献给无知无畏的岁月,献给牛背山上守候的坚韧,献给荥经淳朴的朋友!

最后编辑: Richard 编辑于2014/12/24 00:40
Tags: , ,
亦宣
2014/09/02 20:53
zanzan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
发表评论
表情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打开HTML
打开UBB
打开表情
隐藏
昵称   密码   游客无需密码
网址   电邮   [注册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