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Tartisan 90 f/1.25镜头试用感受

Category : 摄影 | Post on 2021/08/22 23:20 by Richard | Comments:0
铭匠光学新推出的TTArtisan M 90mm F1.25镜头,这是一颗全金属镜头,直接对标莱卡90/1.5原厂镜。理查拿到这颗镜头后,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五天的测试。该镜头的主要卖点有:
  1. 精湛的做工
  2. 对标莱卡的德味画面
  3. M卡口,直接面对莱卡机身用户

Highslide JS


先讲几句关于“德味”的题外话,对于画面来讲,特别是数码机身,画面最终转换成一张数字化的图片文件。所谓的“德味”,能够体现的位置是:

1. 清晰与模糊——焦点处需要清晰,这是共识,相信谁也不想对焦点处还模糊不清吧!至于个别的味道,就体现在焦点以外(所谓焦外,或者说散景)的模糊的样子,特别是那些光斑,这又是由镜头组的结构(特别是光圈叶片)以及玻璃的特性带来的。

2. 色彩的细微不同——记录在图片文件上的每一个点的色彩,和你觉得的真实色彩(人眼所感受到的色彩姑且被设为真实的基准)其实也是不尽相同的,其决定因素主要是镜头对于不同色彩的透光程度、以及感光系统对于不同色彩在量化记录时候的敏感程度。这里在讨论镜头,先排除机身的颜色喜好,镜头的玻璃、结构、特别是镀膜对于色彩的表现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3. 明暗的细微不同——类似色彩,相机系统对于明暗的记录,也不是线性的。就是说,假设最暗(全黑)记录下来是0、最亮(全白)是255(假设在一个8位二进制的记录系统中),而中间的并非就是128,1/3处也并非最后记录下来的数值85。人眼和相机系统都是各有特征,并非一个简单的比例。这也是常常看到单反直出的照片比较“灰蒙蒙”、不透亮的原因。而一个所谓“德味”的镜头,它对于明暗不同的画面,在成像上的表现有其特殊的体现。

味道、感受这些,其实也是相当的主观的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。因此,也没有绝对的好和坏,

Highslide JS

回到这支铭匠光学的镜头,理查使用几天下来,主要的感受是:

1. 设计、做工:全金属,做工精细,体积不算很大,但是超过1kg的重量,拿起来意外的沉甸甸。各处机械结构精细,手感丝滑,做工确实相当有高端的感觉,整体而言,外观以及做工有90分。镜头底部还直接设计了三脚架安装孔,方便与无反机身配套使用时的固定操作,可惜的是整个外观设计,彷佛遗漏了这个脚架孔的位置,非常的简陋、“山寨”。
  
 反扣式的遮光罩,设计很特别。不过,扣上遮光罩就没法盖镜头盖了。而罩本身的金属做工十分贴合,加上内里的植绒,遮光罩的拔出、套入过程,感觉非常紧。但是丝丝入扣,那种丝滑,确实令人沉醉。但是太过紧密了,只能是慢动作,包括超薄的金属镜头盖,螺纹极细。于是,开机还准备和收机入袋的过程,需要耐心、仔细、慢动作!急不得!再者,遮光罩这么紧致,需要小心保存,一旦外出入砂,很容易带来长长的划痕。

 作为1.25的超大光圈镜头,77mm的口径不算夸张,甚至还略显低调,但光圈全开后巨大的瞳孔,还是很壮观的。但是,光圈环分级手感不是太明显,在1.4和2.0之间长长的空间还有一个档位,并没有标注,应该是1.8。
  
 对焦环阻尼太重,和他家的35mm镜头对比差别太大了,加上是长焦、大光圈,手持调焦时很难保持相机稳定指向目标,这对拍摄是一个致命的影响。
  
Highslide JS

2. 焦段:作为90mm焦距、1.25超大光圈的定焦镜头,没有像多数90/2.8镜头一样带微距功能,最近对焦距离也要1米,这样的话,此镜头的主要用途也就落在人像上了。
  
3. 对焦问题:作为莱卡M卡口的纯手动镜头,提供了到SONY E、Nikon Z、Canon RF、Fuji GFX、L等卡口的转接环。在Leica机身支持黄斑叠影对焦功能,接环转接到其他的机型则不支持。而镜头本身和接环都不带任何电子触点,这就是说,相机机身是得不到任何来自镜头的信号,我用SONY机身做的测试时,其机身上的辅助手动对焦功能就悲剧了,它不知道你正在镜头上做对焦操作,无法自动启动放大局部画面辅助进行对焦。只能打开峰值色彩功能(峰值水平设置为高),在高反差的区域可以用颜色高亮标注出来,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到对焦。

 但是,反差并不代表合焦,尤其是在大光圈下,景深极浅,必须每次进入机身菜单手动激活放大对焦功能,每一张都要放大确认对焦状况。而这是一个非防抖镜头,如果不是脚架固定的状态,画面会晃动得难以精确对焦。不幸的是,机身无论在EVF还是LCD,都不能提供任何合焦提示,对焦纯粹靠眼!如果不是脚架固定加上画面放大核实,每次对焦成功与否,都将是一个极为不确定的状态。在具备机身防抖的A7RIII等机型上测试,对焦成功率能够有所提高。在富士机身上,多重辅助对焦能够启动,有助于提高对焦成功率,但在2.8以上的光圈,还是很不容易。

 对于一支90mm的大光圈、长焦镜头,如再加上在APS机身变成等效135/1.25,极浅的景深下,对焦困难是灾难性的,它直接导致了大光圈下极其容易对焦失败。而如果收到4.0光圈,情况可得到大幅度改善,但f1.25用来做什么呢?显摆?

 所以,即便有了反差辅助,在大光圈状态下,对焦还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操作,成功率并不很高。如若还想去拍摄一个运动中的人物,那是相当困难的事情。
  
4. 光圈参数记录问题:同样地,因为镜头和转接环都没有触点,相机无法得到光圈参数,于是记录里全是0.0的光圈,不利于事后对比拍摄参数。

Highslide JS
  
5. 画质:作为90mm焦距的定焦镜头,加上1.25的大光圈,如再放在APS机身上,画面就更为压缩,轻易造出空气切割机的效果。但同时,画面中往往就是人物主体占了比较重要的画面,并没有太多的空间去展示所谓德味。个人感觉35mm左右的画面,更适合表现“德味”。在90/1.25上,可重点观察的是主体的锐利程度和焦外的迷人程度。从实拍画面上看:
  ▪ 画面干净利索,虚化能力不错,焦外也比较柔美,整体照片颇有味道。
  ▪ 适当收小光圈下锐度还是不错的,对焦准确时人物发丝清晰可辨,解析力令人满意。
  ▪ 室外十分明亮的光线环境下拍摄景物还稍好,但是进入室内,或者室外阴天光线条件下,f2.0及以下画质会偏软,难有清晰锐利的感觉,f1.25和f1.4简直是惨不忍睹,到f2.8以上会明显改善,基本可用,f4才是稳妥可用的状态。
  ▪ 逆光控制能力还不够,光线下画面极容易“化开”,例如阳光下浅色的花瓣在深色的背景中,边缘就极容易“融化”,且主体画质直线下降。
  ▪ 在f2.8以上,背景灯光虚化后并不太圆,在f1.25和f1.4状态还比较圆,f1.8已经开始看得出边角了,到f2.8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十角形,关键是多边形的边并不是直线,而是有一个尖出来的弯曲,并不是那么美观。这意味着需要保持光圈大于f2.8拍人像,才会有比较好的光斑效果(如果背景有灯光的话),但这样也要求精准的对焦操作,且主体画质还会明显下降。
    
6. 包装中配套提供了调焦螺丝刀,供莱卡的黄斑叠影对焦校正使用,在使用转接环的索尼、富士上,就不需要进行调整了。
  
7. 市场上,天工Techart提供了LM-EA7转接环,可以将莱卡M卡口转去SONY的E卡口,并且提供自动对焦功能,香港市面价格2000 HKD左右,也许能够更便于在SONY机身上使用这只极具特色的90/1.25空气切割镜头。

总结,镜头手感、做工不错,略有槽点,颇有情怀。但是大光圈画质是个硬伤,如果发布为一个90/2.0镜头似乎更为合理,而对焦问题是所有大光圈、长焦手动镜头的共同特性。

比较而言,如果说用原厂Leica Summilux-M 90 f/1.5 ASPH镜头(水货价格74,000HKD左右)来比较,TTartisan 90/1.25行货5680 HKD的价格,只是Leica价格的1/13,那还是值得考虑的。不过,对于SONY、富士、Nikon等其他机型,对焦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因素,需要斟酌。另外,使用上务必避免逆光拍照,f4以下画质会严重下降。

Highslide JS

Highslide JS

Highslide JS

Highslide JS

Highslide JS

Highslide JS




—— 以下多图 ——

附图1:强烈日照下f1.25到f8的中心附近画质比较
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
附图2:室内不打灯情况下f1.25到f8的画质比较
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
附图3:f1.25到f4.0的点光虚化比较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Highslide JS


最后编辑: Richard 编辑于2021/08/27 11:34
Tags: , ,
发表评论
表情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打开HTML
打开UBB
打开表情
隐藏
昵称   密码   游客无需密码
网址   电邮   [注册]